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文化根基

来源:党委(学校)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11-15浏览次数:53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文化根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面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行,就在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一定的意义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过程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段话充分阐明了,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是我们党从成立走向成功的根本原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个判断,以实践的观点非常完整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本身就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升华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理论,更不是用来记诵的教条。实际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现实历史运动中实践的“革命的、批判的辩证法”。
正是在艰苦卓绝的历史实践中,甚至在经历某些让人感到切肤之痛的碰壁、失误与教训后,我们才逐渐认识到,不应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在实践的路上,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场观点方法,才能真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发展和实践拓展提出的重大问题;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马克思对我国古代农民起义提出的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革命口号有过敏锐的观察。他说,‘中国社会主义之于欧洲社会主义,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一样’。”这段话明确且深刻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运用和发展的文化根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就在于它是行动的指南。作为行动的指南,它必须与行动中的历史实际和文化背景相观照。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显然,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根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沃土之中,让马克思主义这棵大树有了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根基。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在价值取向上高度契合,从而让中国人民能够真切地理解并且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念和价值主张。中华传统文化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西方崛起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中国在农业社会时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落伍了。在某种意义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或者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是要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赶上世界历史的潮流。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启蒙,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二是救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那是因为十月革命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道路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进行不懈的奋斗。党的奋斗推动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所选择,社会主义为中国历史所选择。也正因为如此,“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种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判断。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上有共同点,从而能够让中国人民接受并且信仰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这些观念不仅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而且也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精神上高度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显然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并且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却在东方结出硕果,显然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同中国文化传统有相通之处有关。中国的文化传统的确有不同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正是中国人民所珍视的,同时也会给人类文明带来更佳的参照和选择。我们希望,文明之间可以交流互鉴——正像源自西欧的马克思主义激活并丰富了中国文化,中国的文明新形态也能够为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
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论同唯物辩证法在话语体系、语言风格上近似,从而让中国人民容易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广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观上都倾向于把世界看作一个普遍联系、运动变化的整体,因此,唯物辩证法思想很容易在中国找到理论上的知音。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让这种理论与中国共产党人有了共同的语言,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华话语表达又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拥护和发展,与中国思想文化话语能够比较好地表达马克思主义是有一定关系的。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让先进的科学理论获得了最基础、最直接、最具生成性的“前理解结构”,使中国人民得以在实践中运用并且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接受主体的中华民族,必定是在自己已经具备的文化理解结构基础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这种理解结构中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才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才能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根据已经被理解了的马克思主义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也只有如此,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始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保持其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显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证明以下几点:第一,历史并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或遗留事物的博物馆,历史特别是文化传统仍然活在现实的社会运动之中。第二,历史传统一旦与时代问题和理论思考相结合,就能够产生出新的思想和价值。第三,文化传统越是具有历史的深度,就越是具有文化复兴的活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超越理论的词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前一个过程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基础,而后一个过程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根基。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给了我们信心与力量,让我们坚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将引领中华文化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图片

来源

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P12—P13

图片

作者单位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23年1期,王宁摘